中國經濟網3月31日訊(記者 姜智文)“未來中階智駕一定不是汽車的靈魂,而是標配,就像今天的安全帶、安全氣囊一樣。一旦成為標配后,主機廠沒必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全棧自研,應該交給供應商去做,座艙才是車企差異化競爭的主戰(zhàn)場?!辈┦乐悄荞{控系統(tǒng)中國區(qū)總裁吳永橋,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(2025)智能汽車創(chuàng)新技術與產業(yè)分論壇上表示。
據(jù)吳永橋介紹,今年2月,比亞迪發(fā)布了天神之眼標配中階智駕,算力達到80—150TOPS,擁有高速領航、城市記憶行車、全自動泊車等功能,并在8萬—15萬元標配此技術。
“在三年之內,8萬—15萬元車輛將標配80—150TOPS的中階智駕,主機廠一定會放棄全棧自研?!眳怯罉蝾A測,三年之后,高階智駕逐步普及,在15萬元以上車型中標配全領域領航,包括高速、城區(qū)、全自動泊車等,以中國汽車“卷”的速度一定會快速實現(xiàn)。
吳永橋指出,中階智駕的數(shù)據(jù)閉環(huán)和工具鏈,每年需要投入幾個億甚至數(shù)十億,博世去年在智駕領域投入接近20億。中階智駕成為標配后,以博世、元戎啟行、華為和momenta為代表的Tier1供應商可以支持七八個客戶,幾十款車型,甚至50—100個車型;主機廠投入1000—2000人的團隊可能只做10個車型,整體性價比不高。
此外,“主機廠全棧自研過程中,至少三年時間把數(shù)據(jù)閉環(huán),工具鏈整個打通做好,其實不管是基建、人力還是時間都會消耗主機廠大量的時間。”吳永橋說。
吳永橋認為,未來的L3級、L4級自動駕駛,AI大模型和世界模型等標配的零部件可以交給供應鏈處理;主機廠應該關注高階智駕供應鏈無法滿足的領域,如用戶體驗和售后服務等。
免責聲明: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,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(chuàng)新精神,傳遞更多科技創(chuàng)新信息,宣傳國家科技政策,展示國家科技形象,增強國家科技軟實力,參與國際科技輿論競爭,提高國際科技話語權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。如果您認為本網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