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腦屏幕前,一個個頭發(fā)花白的老人,眼神如孩童般充滿好奇,他們專注地看著電腦,認真聽老師講解。下課了,還將老師團團圍住問個不停……近日,記者走進濟南老年人大學采訪,在AI智能應用基礎課堂上看到的這一幕令人心生感動。
隨著新技術革命發(fā)展,AI智能浪潮澎湃而至,賦能千行百業(yè),也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。在人類科技史中,最先引領時代浪潮的往往是青年群體,他們蓬勃的創(chuàng)造力、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和技術創(chuàng)新塑造著世界發(fā)展坐標。然而,我們同樣不能忽視那些沉默而龐大、對先進技術工具使用缺乏相關技能的老年群體。
可喜的是,“銀發(fā)族”正在主動擁抱智能時代,學習掌握各種AI工具。于“銀發(fā)族”而言,這是他們提升生活質量、豐富晚年生活的重要途徑。采訪中,幾位老年學員向記者興奮地描述AI工具為他們的生活帶來的種種便利、樂趣及新奇體驗,有的學員甚至能熟練地與年輕人PK相關技能應用,令人贊嘆。
跟上AI時代浪潮,為“銀發(fā)族”的晚年生活打開一扇通向更廣闊世界的“窗”,透過這扇“窗”,“老有所為、老有所樂”成為生動的現實圖景,由此幫助他們重塑主動融入社會的能力與信心。
智能時代同樣需要“銀發(fā)族”的主動參與。最新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年底,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31031萬人,占全國人口的22.0%,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2023萬人,占全國人口的15.6%。
填平“數字鴻溝”,讓更多“銀發(fā)族”參與數字化社會程度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,他們的經驗智慧對技術迭代至關重要。從消費領域看,智能技術與老年需求相結合將催生新的適老化市場,老年群體既是消費者也是創(chuàng)新參與者。
讓“銀發(fā)族”緊跟智能時代的步伐,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,可以在更廣范圍、更便利層面不斷拓展老年人的參與。除了老年人大學的課程設置外,還可以考慮在社區(qū)設立更多的AI技術課程培訓教學點,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可以暢享新知識、學習新技能;還可以考慮推廣志愿服務模式,鼓勵年輕人通過技術輔導方式參與進來,還能夠換取養(yǎng)老服務積分等。當然,同樣要尊重老年人的自主選擇權,警惕“技術萬能論”傾向,為老年人保留適老化的傳統服務渠道。
從某種意義而言,“銀發(fā)族”邁出的一小步,會成為智能時代向前的一大步。
邢婷來源:中國青年報
免責聲明: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,目的在于弘揚科技創(chuàng)新精神,傳遞更多科技創(chuàng)新信息,宣傳國家科技政策,展示國家科技形象,增強國家科技軟實力,參與國際科技輿論競爭,提高國際科技話語權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。如果您認為本網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。